關于我國英語教育現狀和政策的分析和建議陳國華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對我國英語教育政策和英語教育現狀的基本評價英語是事實上的國際通用語,也是世界上學習人數最多的外語。語言是交流的媒介,中國人與外國人交流,主要通過英語,因此凡將來需要直接(即不需要通過翻譯)與外國人進行某種交流的人,都應該學習并掌握一定程度的英語。由于全球化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進程,大多數人最終都有可能直接與外國人進行某種交流,國家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把英語作為國民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把英語能力作為學生的一種基本素質來培養(yǎng),這一大方向是正確的。
英語作為國民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籠統(tǒng)地講,其重要性不亞于漢語和數學?;谶@樣一種認識,教育管理部門在高考中把英語放在與語文和數學同等重要的地位,這種做法也是有道理的。在過去的20多年里,由于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對外交往的規(guī)模急速擴大,英語的重要性日益被人們所認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對英語的投入也日益加大,英語教育的成就有目共睹,主要表現為中學生和大學生的英語能力整體上逐步有所提高。英語教育在取得很大成績的同時,也受到各方面的一些批評。這些批評可以歸結為兩點:(1)英語教育投入高,產出低,得不償失;(2)英語課沖擊了其他科目的教學。對英語教育“高投入,低產出”的剖析一項大方向正確的國民教育政策,其執(zhí)行結果卻不令人十分滿意。對于這一現象,外語教育界需要進行反省和分析。我認為,英語教育“高投入,低產出”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應試性教學模式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違背語言習得和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我們國家基礎教育的現行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應試性的,高中教育完全為考大學服務,初中教育基本上為考高中和高職服務,小學教育又主要是為考初中服務。在這樣一個教學模式里,英語教學也必然要服務于考試。各級英語考試,從小學到大作者簡介:陳國華,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外語 學 科 評 議 組 成員,《外語教學與研究》副主編。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英漢對比與翻譯、英漢教學詞典學等領域的研究。
國外語中學,受舊的考試理念、考試條件、考試方法的限制,所測量的主要是學生的語言知識(詞匯、語法等)和閱讀能力而不是他們讀聽說寫的全面能力。由于考試不是全面考察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教學也不注重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考生高分低能(主要是聽、說、寫能力差)現象比較普遍。應試性教學模式主要有兩大弊病。首先,它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由于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課本學習(包括課文練習)和備考上,而練習題和考試題,內容一般比較乏味,形式一般比較零散,所以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應試教學中,學生普遍覺得讀書苦、壓力大。處于這樣一種學習心態(tài),多數學生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應試性教學的另一個弊病是,不能提供足夠的言語輸入。應試教學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課本內容、輔導材料或教師課堂講授的內容,而這兩項內容作為語言輸入,遠遠不夠,不能使學生達到對語言的自然吸收。我們知道,自然吸收是語言(包括外語)習得的基本途徑,而大量帶情境的語言輸入和產出是自然吸收的先決條件。目前中國中學和大學普遍存在的應試性英語教學模式可以說是違背語言習得和學習規(guī)律的。
英語教育高投入的一個表現就是學習時間長。人們普遍認為,學外語就像學樂器、舞蹈、體育等一樣,越早越好。于是形成目前這樣一種局面:城市里有條件的小學,一年級,就開英語課,甚至有些幼兒園也開設英語課;農村小學,也要求逐漸做到從三年級就開設英語課。一個人如果從小就開始學英語,也下了一番工夫,學了十幾年后,如果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水平,肯定會說這是高投入、低產出。
一般而言,在有語言環(huán)境的條件下,語言習得確實越早越好。中國的英語環(huán)境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很大改善,可是英語在中國仍是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也就是說,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英語的機會很少,學生除了學校的英語課堂,一般無法進入英語環(huán)境。在這種情況下,越早接觸英語并不一定越好,有時反而適得其反。關鍵要看接觸的是什么樣的英語,怎樣接觸英語,接觸多少英語。
絕大多數學生目前接觸到的英語基本是課本和課堂英語。在教育部有關部門的質量控制下,現在的英語課本比起過去有很大改進,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語言也比較地道??墒钦n堂英語(主要是教師英語)的質量不容樂觀。許多英語教師發(fā)音不準,語誤較多,學生模仿老師,所學的英語必然有問題,而且不良的英語習慣(特別是發(fā)音習慣)一旦形成,矯正起來非常困難?,F在的課堂英語教學,強調完成語言任務。比起傳統(tǒng)的單詞+語法+翻譯教學法,這是一個進步??墒怯行┤蝿盏恼鎸嵭曰蛉の缎员容^差,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語言習得需要大量實踐,可是由于缺乏英語環(huán)境,學生在課后沒有地方去進行所學任務的實踐。因此任務教學法的效果不如預想的好。
另外,語言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技能,而技能的訓練,必須要有一定的強度才能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在這一點上,語言學習如同學樂器、學芭蕾、學任何一種競技運動一樣,需要每天有一定強度的訓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墒窃谀壳霸O課方式的制約下,學生一般只能每周上兩次英語課,這種斷斷續(xù)續(xù)的教學方式對于語言教學來說,是最不可取的,因為課上接觸到的英語如果課下不再接觸,幾天后學生會忘得一干二凈。而課本英語本身的內容很少能好到足以吸引學生(特別是中小學學生)課下主動復習的程度。研究人員(如文秋芳等)通過實驗發(fā)現,小學開始學英語的學生和中學才開始學英語的學生相比,只要中學英語教學的方法得當,三年后升高中時,成績一般沒有什么差別。只不過學生的心理反應先后有所不同:
進入中學才學英語的學生開始總感覺自己吃虧了,埋怨為什么沒有從小學就開始學英語;而從小學就學英語的學生學了三年后卻感覺,小學學英語是白忙活,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在目前實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制約下,學生所接觸的英語量受到極大限制。一套小學英語課本提供的英語輸入,充其量也就是一二十萬詞;初中和高中的英語課本加在一起,所提供的英語輸入也就一百萬詞左右;大學英語課本提供的英語輸入也多不到哪里。僅憑一套從小學到大學的英語課本就想讓學生們學好英語是不可能的,這就像每天只給兒童喂幾片維生素片,就希望他健康地長大成人一樣。
對英語學習沖擊其他科目教學的看法對于英語學習沖擊其他科目教學的批評,似乎主要來自大學。一些教師(似乎主要是文史哲類專業(yè)的教師)看到自己的學生花了那么多的課余時間復習英語,有些學生甚至有時用專業(yè)課時間復習英語,影響了專業(yè)課的學習,對這種現象提出尖銳的批評。我認為,學生如何處理好專業(yè)課和英語課的關系,需要專業(yè)課和英語課教師的共同引導,也需要專業(yè)課和英語課的教師各自改進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只要學生認識到專業(yè)課的重要性并且英語教學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他自然會擺正專業(yè)課和英語課的關系。至于大學生中重外語輕漢語的現象,也同樣需要教師和教育管理部門對學生加以引導才能得到解決,并不是一個后果十分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