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英語和其他語言最大的區(qū)別在于英語的海量詞匯?!缎马f氏國際大詞典》第三版中收錄了45萬個詞條,改版的《牛津英語大詞典》收錄了61.5萬個詞條。不過,這些詞典收錄的還只是英語詞匯的一部分??偟膩砜?,英語有20萬個常用詞,德語常用詞的數量是18.4萬個,而法語只有10萬。
英語豐富的詞匯和大量的同義詞使英語可以表達出其他語言很難表達的細微差別。比如,法語就不能區(qū)別:房子(house)和家(home)、心智(mind)和頭腦(brain)、男人(man)和紳士(gentleman),以及我寫了(I wrote)和我已經寫了(I have written)這樣的時態(tài)差別。西班牙語就沒辦法區(qū)分主席(chairman)和總裁(president),意大利語中則沒有一廂情愿(wishful thinking)這個詞。再說說俄語,這種語言中沒有表達效率(efficiency)、挑戰(zhàn)(challenge)、訂婚戒指(engagement ring)、玩得開心(have fun)或者保重(take care)這樣的詞。字典專家查爾頓·萊爾德(Charlton Laird)談到,英語是唯一一種需要出版類似《羅格斯同義詞詞典》(Roget's Thesaurus)這類詞典的語言。“說其他語言的人,很少有人知道還有這類詞典的存在。”
另一方面,其他的語言也有一些詞語是英語沒有的。法語和德語可以區(qū)分“通過認知獲得的知識”和“通過理解獲得的知識”;葡萄牙語中有區(qū)分“內角”和“外角”的單詞;羅馬語可以區(qū)分“漏”和“滲”;而在意大利語中居然有詞匯可以表達潮濕的玻璃杯留在桌子上的印跡;在蘇格蘭蓋爾語中,居然夸張到可以用一個單詞表達在小口喝威士忌前上嘴唇所感到的那種癢癢的感覺。英語中沒有詞匯可以對應丹麥語中表達立刻感到滿足和舒適的hygge,法語中表達沉靜的sang-froid,俄語中表達公開性的glasnost以及西班牙語中表達雄性的macho。因此,英語必須從外來語中吸收更多的詞匯,否則就表達不出一些特殊的含義。
不過,其他語言中的有些單詞,我們寧愿英語中沒有。德語中有一個詞是schadenfreude,意思大概是幸災樂禍,這讓我們領會到德國人的敏感以及他們造詞的多樣性。同樣,蘇格蘭高地有一個詞是sgiomlaireachd,意為在別人用餐時拜訪他人的習慣,這個詞不僅奇怪,而且很難拼讀。這也讓我們看到了高地生活的不易,以及高地詞匯的詭異。
當然,每一種語言都是因為使用需要而應運而生的,因此某一種語言在某個領域的表達會更為豐富。這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愛斯基摩語中有50個描寫不同類型雪的詞,但奇怪的是,其中沒有一個詞是表達“雪”本身的,他們有脆雪、軟雪、新雪和舊雪,但是就是沒有“雪”。
我們可能已經猜到意大利人會用不同的詞來描述通心粉。不過,有些描述通心粉的詞一經翻譯,就不那么誘人了,比如strozzapreti(被勒死的神父)、vermicelli(小蠕蟲)、大家熟悉的spaghetti(細繩),而muscatel在意大利語中的意思則是酒里有蒼蠅。至此,你可能會斷定意大利人的美食實在是出位。不過,如果說意大利語中的食品名稱倒人胃口的話,英語中的hot dogs(熱狗)、toad-in-the-hole(烤香腸)的字面意思則更加讓人難以理解,還有spotted dick(一種撒了葡萄干的甜點)和faggots in gravy(肉汁碎肉卷)也足以令人瞠目結舌了。[1]
住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特羅布里恩群島上的居民,有一百多個表達山芋的詞,而新西蘭的毛利人有35個表達牛糞的詞(讀者千萬別問我為什么)。阿拉伯人則有6000個關于駱駝和相關設備的詞(多少讓人難以置信)。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的土著為每一種樹起了名字,可偏偏就是沒有一個詞的意思是“樹”。讓人心酸的是,智利的阿勞坎印第安人用不同的詞描述不同程度的饑餓。
即使是說同一種語言,在不同的地區(qū)和民族間也存在著很多差異。倫敦居民對于極端氣候的理解肯定比不上美國中西部的居民。英國人所稱的bizzard(暴風雪),在美國的伊利諾伊州和內布拉斯加州只能稱flurry(小陣雪)。雖然英國夏季的溫度對其他國家的人來說已算是舒適的,但我現在還珍藏著一張倫敦的報紙,頭條赫然寫著:21攝氏度的高溫炙烤著英國人!